国画家许国良 官方网站

+收藏:http://xuguoliang.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许国良动态 正文内容
荷塘碧绯染,富民良师汇——张家塞富民村美育调研纪实
2023-08-07    浏览(36)        

最美芳菲四月天,残枯褪尽气新鲜。

弯塘樟映波尤绿,英缀篱笆刺缝甜。

雨过微晴春插早,菜芯缠竹向阳连。

德兴浪漾晨风爽,一袭扁舟隐仕倦。

荷露尖尖轻起舞,乡邻石凳话从前。

富民永利良师汇,水酒香浓吉庆年。


——致益阳市张家塞乡富民村永利三队

                                 四月 鹏程诗并书


张家塞富民村是益阳著名的艺术扶贫试点村,驻扎在这里的许国良先生是一名艺术工作者,也是一名退伍军人。2019年7月,他决定将艺术带进富民村这个省级贫困村。当我们来到富民村各处寻访时,我们认识到了名副其实的“艺术改变了一个贫困村”。


图片1.png

富民村的乡间小路


一、戏水绘景竹林谣,童真童趣师生笑


我们来到富民村时,许老师正带着学生在画画。时间正值暑假,许多富民村的孩子们回到家中无人看管,许老师的艺术助农儿童绘画基地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既可以给孩子们提供艺术教育,也保障了孩子们的安全,降低了暑期无人看管的儿童走失、溺水等安全隐患。


图片2.png

我们刚到艺术基地时,许老师正在和同学们讲画


艺术助农儿童绘画基地在一处荷塘旁边,屋前有游泳池与教室,屋后是竹林与农舍。许老师说,在这里画画的学生从四五岁到初中生都有,只要想来的都可以来。在这里不仅能学画画还能练习游泳。游泳是孩子们的课间休息活动,也是许老师对孩子们的奖励,画的好的同学可以提前去浅池游泳,他说“这是才是最好的防溺水教育,孩子待在我这里也安全。”


图片3.png

村边随处可见的防溺水标语和救生圈


                                                                             

图片4.png

课间孩子们在泳池里游泳戏水,笑声不断


许老师的教学比较自由,每人一支毛笔、一块画板、一碟墨汁和四块从地上捡来的石头就开始画画。他从来不对孩子们的握笔、技法、构图等这些基本功有过多的要求,对孩子们绘画的内容也没有过多的约束。他让孩子们从感悟出发去创作,而不是机械的灌输、接受和模仿。我们看了很多学生的作品,确实是独特且富有创造力的。


图片5.png

孩子们坐在小板凳上自由创作中


学习时间较短的孩子会画特定的主题内容,其他孩子则以写生为主。学生们画着最熟悉的地方,有感而发,画多了便可以自己创作了。许老师说,这里的教学很简单,他也不愿意约束他们的自由表达,主要是引导。许老师强调,要首先教他们学会做人,把规矩立好,将意识树立,他们就会慢慢开始懂事。


图片6.png


图片7.png


图片8.png

同学们在许老师的指导下作画


支队的队员们看到如此自由、快乐的创作景象,也不禁参与其中,向许老师要来几块画板与毛笔,与基地的小朋友们一起在竹林中创作


图片9.png


图片10.png

支队员们第一次在这种情况下尝试作画还不太适应

得到了小朋友们的安慰鼓励



图片11.png

许老师在竹林里晾同学们画完的作品


作为美术学院的学生,画完之后还是有些羞赧,第一次尝试水墨画的我们和小朋友们并没有区别,虽然描绘的图景比起他们稍微真实细致些,但我们的画更显得“无趣”。


支队长单丹妮这样写到:

“用地上捡来的石头将画纸固定,坐着不大舒服的板凳,洗笔的水桶中还漂浮着从林中掉落下的竹叶,画完后就可以奔向一个用砖瓦砌成的泳池游泳……在与孩子们一同绘画后,我明白了他们的画作中充斥着的纯粹与自然的原因。如果让他们每日困于四周皆是白墙的书桌上绘画,他们笔下的生动与自由也许会不复存在吧。”


队员陈薏如也有所感悟:

“我好像回到了小时候,不在乎天气多热,不在乎身在何处,也不在乎一切的评判标准,只是拿起笔尽情涂抹着。美的表达或许就来自这种冲动。孩子们也享受着创作带来的纯粹快乐,无拘无束的表达着他们眼中的美。我想或许美育只是需要给他们一个表达的机会。”


队员莫玉珊在与孩子们一同绘画后感概:

我们提起“学美术”,就又是石膏、静物,又是素描、色彩和速写,又是永远拥挤的画室,以及日复一日枯燥的重复——我不禁想问,学美术是为什么?在许老师这里,美是乡野、荷塘、水墨、自然——而这可能才是孩子们真正的通往艺术道路的探索:感知、感受、与自由表达。


二、自然风光好,人文景观妙


我们继续探寻富民村,前往许老师平时主要用于开展教学的石门头留守儿童艺术教育实验基地。在路上,我们看到了令人陶醉的乡村美景。我们不禁感叹,这似乎是我们见过最美的乡村——乡村建设在富民村原有的特色景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村子里的每一处都彰显着自然而然的美丽。


图片12.png

富民村美丽的自然风光


在路上,我们看到很多有意思的院落。有些院子门口悬挂着二维码立牌,扫了就能看到这里乡村邻里的故事,多么浪漫的小创意呀!许老师告诉我们,自从他来到富民村,村民看到他以小成本改造出了一个精致的乡村田园小院后,就纷纷邀请他对自家指导改造。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利用废旧船只、零件、报废车作为创意景观装点村里空地


同时,路上的公共区域也开始改造起来,路边写上了农家谚语、政策方针等,宣传走家串户,精神文化就像春雨无声滋润着老百姓的心灵。许老师也是最受村里小朋友欢迎的人,每个周末他都会在村里大樟树下为孩子们上一节美术课,路过的孩子都能加入。许老师尽其所能,让更多贫困村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美术教育。


图片16.png

许老师设计的榕树小画廊


三、留守儿童,艺术启蒙


许老师带我们行至他创立的石门头留守儿童艺术教育实验基地,这间艺术助农儿童绘画基地是由废弃猪圈改造而成的。每周日,许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在这里拿起画笔,描绘梦想,风雨无阻,从未间断。不少学画的孩子从前性格内向、敏感,没有前进的动力。但学习画画之后,很多孩子对于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提升。以他们的画作为主体的“大手牵小手”乡村振兴水墨艺术展先后在北京、辽宁、广州、益阳等地巡回展出。


图片17.png


图片18.png


图片19.png


图片20.png


许老师的学生分为5个班级,有的班才开始几个月,有的已经两年多了。学生都是在星期天上课,每周两节,画完后许老师会组织学生们点评,还要让同学们互相评分。许老师评分的方式十分特别:最高分是103.4分,其中0.4分是创意分,画有特色才会有这个加分;一百分是为了让孩子们都有自信,不搞60分的及格制,一百分就表示还要继续加油。在这样的评分标准下,许老师的画画班里没有差生,没有坏孩子,都是好孩子。


图片21.png

许老师自豪地向我们展示孩子们的画作


这些学画的孩子们也有许多的故事。很多孩子以前在学校里面调皮捣蛋,小嘉就是这样的一个“坏学生”。但是当他到了这个美术班,他静心画画,细致观察,学会了做人,也画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小嘉对自己有了自信,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成绩也好了。


图片22.png

孩子们作品中令人惊艳的留白


许老师提到这些学生时更是难掩心中的骄傲,他带领学生走在田间地头,给予他们自信表现的机会,也将乡村孩子们的作品带到各处展览。在孩子们的眼中,许老师既是亲切的家长,也是严格的老师。在许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感受到了水墨艺术的魅力。


图片23.png

许老师和学生小晨带我们参观村子


小晨是上午班的班长,是最早跟着许老师画画的孩子之一,许老师对她赞不绝口。在她的作品中也有许老师的身影——画中的许老师默默在田间行走,推着小车,俨然已是富民村明媚风景中的一笔亮色。孩子们的很多画都被许老师刻在了乡村小路的石头墙上。这面墙既是对美育的见证,也是孩子们和老师宝贵的纪念。


图片24.png

乡间的石头墙上镌刻的学生作品和孩子们绘制的笑脸


许老师说,美术教育是很神奇的,画画能让一个人静下心来。现在许多人都有一种“孩子不会读书就去学美术”的偏见,这是许老师深耕美育所想要改变的。许老师深谙,美是人人都应该学的,乡村规划、产品设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美息息相关。


后 记

图片25.png

张家塞富民村比我们想象的好太多太多,我们回程的路上一直在讨论。在这里,所有的儿童绘画教学都是免费的,孩子们都愿意来,这也许是美育在乡村推广的一个关键点。本就寸步难行的美育如果还需大量资金投入将会更加被忽视,况且是在刚刚脱贫的乡村。因此,我们不能够把艺术教育想的太过于崇高。这里的艺术教育并非是架空的,而是落在竹林里的小板凳上的,落在普普通通的宣纸上的,落在一人仅有一支的毛笔上,落在几人共用的小水桶里,甚至落在一个不起眼的猪圈里的——但猪圈里也会有艺术梦想,和我们一起漫步的小晨说她想一直学画画,她也想像许老师那样,考上好的美术院校,一直在艺术的道路上走下去。或许只有这样,艺术在乡村才可以生根发芽。

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富民村对艺术基地的支持和许老师的奉献精神。许老师对孩子们的爱超过了一切,他对孩子们日日的陪伴和教学将会改变孩子们的一生,那些缺失教育和陪伴的留守儿童也许自此就会走上一条不同的路。富民村和许国良老师都给我们以巨大的启发,我们曾经对美育的认识太浅薄,前期研讨中对美育在乡村的发展也没有太大信心,但最终调研的成果是让我们震撼的,我们只看到了乡村艺术教育遇到的困难,却忽视了总会有一群人在排除这些困难,乐观地坚持着美育振乡村的事业,并将它做到尽善尽美

富民村将成为我们心中的美育榜样和目标,如果我们也能加入,让富民村的美育乡村振兴模式发展的更广,让艺术之花在更多的乡村开放,艺术的种子便能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们的足迹到这里还只是序章,今后,我们将继续书写美育进乡村的长卷



标签: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